关于读书的日记三篇

时间:2024-12-22 15:33:19
关于读书的日记三篇

转眼一天又过去了,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,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。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的日记3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读书的日记 篇1

高尔基说: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”的确,读一本好书,就像结交一位良师益友,能使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。

小的时候,我就喜欢读书,《爱徒生童话》、《一千零一夜》、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》等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,在渐行渐长的学习中,我学会了慢慢辨别善与恶、美与丑。长大以后,我对读书更加痴迷,吃饭时看,上厕所时看,晚上睡觉前也要看,为此还闹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呢!

记得有一次,五岁的小表妹嘟嘟到我家玩。妈妈因为临时有事,出门前嘱咐我:“杨薏可,我有点事出去一下马上回来,你陪嘟嘟一起玩,别让她一个人呆着无聊。”此时的我正遨游在书的海洋中,两耳早已经不闻耳边事了,妈妈说的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。就这样,我看我的,小表妹玩她自己的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突然“哐当”的一声,紧接着“哇”的一声大哭,再紧接着一阵咆哮:“杨薏可,你在干什么,不是叫你看好嘟嘟吗?”眼前的一切,有点让我缓不过神来,原来小表妹的脚被凳子砸到了,有事外出的妈妈回来正好看到这一幕,接着当然免不了对我“狂轰乱炸”的惩罚了。

还有一次,我英语单元测试考了一百分,妈妈为了奖励我,准备给我炖我最爱吃的甜蛋羹。妈妈“叮叮当当”地在碗里搅拌着鸡蛋,我的思绪呢,也伴随着书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。“杨薏可,给我拿点糖。”“杨薏可,听见了没有啊?”……妈妈叫唤了好几声,“哦,马上来了。”我在调味品存放盒里快速拿来“糖”往碗里倒。“够了够了,你倒那么多,小心把牙齿都甜掉了。”“没事,我可是很喜欢吃甜品的。”过了几分钟,美味的蛋羹终于出锅了。当我舀了一大汤匙吃下去后,“呸……好咸啊!”妈妈看了我的囧样,尝了一点后说:“你刚才倒的是盐吧?”听了妈妈的话,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我拿的时候把盐当成糖了。

像这样,为了能多读书而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还有一箩筐呢,但仍改变不了我对它的喜爱。因为在我眼里,读书是一种乐趣,读书是一种享受,它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。

读书的日记 篇2

周末下午在街上闲逛,见两三人蹲在一旧书摊前翻看,不禁勾起内心深处似曾相识的记忆。

上个世纪80年代,那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都尚未充裕的年代。我刚读初中。与现在相比,学习轻松许多;但可读之书,除了课本别无他物。饥渴的我们每天都在班上搜寻课外书,若某位师兄能拿出一本即使破旧的连环画或《故事会》之类,必定会被大家追逐,直到肩贴肩头碰头五六个人挤坐在一起开始阅读才停息。聚读之处,或是课桌旁,或是屋檐下,亦或是石阶上。中间那位当然是舒服地坐着,负责翻页,甚至朗读(因为靠得后一些的人看不到书的全貌,便要求读出来),俨然是阅读小组的头儿。其余“搭到看”过干瘾的(因为人多)或挨坐,或蹲,或站,或弓腰,表情雷同而姿态各异。待看到精彩的页面,挨得远的没能看得分明,中间那位却要翻过去了,因此,便时常有小纠纷、小吵闹,但迅即又归于平静,因为真的闹翻的话,书主人便会恼急地把书收将起来,道:“今天不看了,怎样?”害得大家心里如癞蛤蟆吃豇豆——悬吊吊的。

镇上文化站有千把册书,对外租借,一本每天两角钱,但是要收押金。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,偶尔有两三张角票是可能的,但要有块票作押金却是几无可能的。有一年正月里,连续给好多家亲戚拜了年,我的口袋里居然积了五元之巨,当下喜不自禁,径自奔到镇上,选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完全版的《三国演义》,一路上边走边看地回家。家里人却叫我去看鹅。我拿着书到得田边,瞄了一下,见鹅的只数正常,活动也正常,便站着继续看诸葛亮布空城计,不觉入神,又在不知不觉中蹲身而读,好久都没挪窝。忽一人大呼:“猪跑出来了!”不禁惊诧,应声:“诸葛亮没出来!”扭头循声望去,方感膝盖酸麻,一时支撑不住,“腾”地跌坐在泥地里。起身之后,抬望眼,鹅已不知去向,免不得要去找。那邻居犹且叫:“帮我赶一下猪哇!”我说:“我要去找我。”邻居既惊且怪:“你要去找你呀?!”

有一次逢场,在镇上逛,忽见一间店铺墙壁上挂满图书,店里摆着几条长凳,十余老少在里面看书,神态甚为享受。乃大喜,入内。方欲摘书观之,一老者近身道:“小朋友,两角钱!”原来这是一家“书吧”。我问:“可以看好久?”答:“可以看一天。”搜遍全身口袋,竟然找出两角。于是交钱看书,却苦于读者众而无凳可坐,只得行蹲读之法。

平时未能完整阅读的几本连环画,此时此地终于得偿所愿了。纵情饱览之中,也不知过了多久。忽一转眼,见店内空旷,长凳上无有老少读者,而店主人正端着饭盒扒饭,方知时已至午,而自己的肚子也咕咕叫着可以为证。欲舍书而去,却又舍不得还有半天的钱没有看完,于是强忍饥饿,扑向精神食粮。

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本,一直看到店里的`读者来了又走了,多了又少了,眼见得店外光线昏暗,远处炊烟升起。店老板(那位老者)笑呵呵说:“别人两角钱都只看半天,你硬要看一天,我折惨了!”

自此之后,一有机会就去那儿看书,也不拘何书。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,仍旧去,发现老板换了一位年轻的,也没空去注意观察他。交上两毛钱,摘下书照例要坐在凳子上,却被年轻的老板客气地挡住了:“坐位子要三毛。”啥?有这种事?这才察觉新老板的不同;但似乎又无理可讲,无法可想。然而,奈何?身上就是没有多余的一毛板凳钱!又担心与他理论耽误时间只会自己吃亏,只得将就站着看了,反正是练熟了此等姿势的。站了半小时左右,复摆蹲读之势,良久,脚踝酸痛,又立而读之,如此反复变换,居然坚持了四个小时的样子。经此一回,以后每看到别人上厕所就要拿书报,便会在脑中预先浮现其蹲着阅读的造型,且联想及己,哑然而笑。

弹指一挥间,二十余载过矣。在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都无比丰富的今天,书之多之美之豪华且不论,阅读时之装备更可谓大升级了:午后阳光、沙滩凉椅、再加一杯馥郁的茶。故此,读书时便失去了从前狼吞虎咽的快感,而获得的是细细品味的从容。

读书的日记 篇3

午间读黄裳《笔祸史谈丛》。对于黄裳先生,一向喜欢他的文字而反感他的议论,但这部《笔祸史谈丛》是例外。卷末后记云:“因为笑骂皇帝而被迫害,这些都是属于诬陷罪,与政治思想并无关系,虽然在定罪时要拉扯一些大逆不道的字句来装点门面,但人们都明白,这些人死的是冤枉。感到孤独而空虚的统治者就要千方百计制造舆论,以传统的礼教为依据,把种种罪名都拉扯到‘离经叛道’上来,用以激起更多人的愤慨,扇起众怒,这样站在统治者身旁的人数就会大大增加”。譬如钱名世,连笑骂皇帝都够不上,不过是拍拍炙手可热的年大将军的马屁,间接开罪了翻脸无情的皇帝,被抓住作为典型,赐了一块“名教罪人”的牌匾,还要组织大批判,让天下的士子都来写诗骂这“行止不端,立身卑污”的知识分子,仿佛全天下拥护名教的正人君子都被钱先生得罪了。这种手腕,确实把传统专制君王的能量发挥到了极点,真是让人佩服。与钱一样成了君臣斗争牺牲品的是汪景祺,因为做年羹尧的亲信,被皇帝从所著的《西征随笔》中嗅到了大逆的味道。说是味道,是因为雍正的证据是“文稿中‘历代年号论’,指‘正’字有‘一止’之象”,这样的攀援构陷,实际上是毫无标准,一仍皇帝个人的喜好憎恶来决定。

最可怜的是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与皇帝有隔膜的读书人,盖后者有点儿像今天的愤青,脑袋一热,跑到皇帝面前说,主子,天下兴亡,俺也有份儿,我来给你出个主意提个建议罢,结果就招了皇帝的忌讳,稀里糊涂掉了脑袋,实在很可惜的。这种愤青,有时候简直是被诱引的,如著名的戴名世,就是因为错误估计形势,以为“近日方宽文字之禁”,要实行双百方针了,于是主动探头被揪出来的。在时兴瓜蔓钞的年代,一人得罪,全家遭殃。汪景祺伏诛后,妻子要“发黑龙江披甲人为奴”。“景祺之妻,巨室女也。遣发时,家人设危跳,欲其清波自尽,乃盘躃匍匐而渡”。躃是个生僻字,查字典是腿瘸的意思,大约从高处被推到水中的时候摔伤了腿,可是还能盘躃匍匐而渡,也真够难为她的。晚间大风稍稍停歇,读《希腊精神》二节。接通知,明日上午大会,又可有半日读书时光。

《关于读书的日记三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