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,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的作文4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高一开学的第一天,阴雨连绵,我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往楼下走,准备送到食堂去。没留神,在楼梯拐弯处撞到一个人身上,我的饭盒和那人的雨衣都掉在了地上。
“你怎么走路的?”我嗓门大得连自己也惊奇。那人大概被骂傻了,一声不吭,等我拾起饭盒,抬头一看,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正瞪着我呢!我脸一红,不好意思地从他身边飞快地溜走了。
接下来的日子,我发现几乎每天在放饭盒的路上都可以碰到他。我朝楼下去,他朝楼上去,显然他是高三的。他大概早忘了发生过的事,走起路来目不斜视,可我每次总忍不住朝。
他看,一种怪怪的感觉在心头滋生着……
渐渐地,渐渐地,雨季来临了。
那一天放学,我独自走到车站,雨正好下大了。我没带伞,只能躲在车站旁一个屋檐底下,可屋檐实在太窄,我还是淋湿了。一阵风吹来,我禁不住哆嗦了一下。忽然,我觉得似乎哪儿不对劲,出于女孩子的直觉,我偏过头去——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正瞪着我,满怀诧异。我感到自己好窘好狼狈,只得再次低下头,慢慢地,我感到那个身影在向我靠拢。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,我也不敢抬头看他。
雨点小了,一把伞,一多半罩住了我,帮我挡住了那向我打来的雨点……看着这个就在我身侧的男孩,这个仿佛不经意地把伞换了个方向的男孩,这个仿佛不经意把眼光投向站牌的男孩,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厉害,我感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。沉默,平静。我的心真的沉默平静吗?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我只知道在我16岁的生命里,有一个我永远难忘的故事。
男孩比我先下车,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个车后的一瞥——那个依然是仿佛不经意地向着车窗内梳辫子女孩的一瞥。男孩羞涩的眼神刚一触到女孩,他就迅速掉过头,走了。
没过多久,就期中考试了,我发现要再碰到他,似乎就难了。
选择了这条路,也就选择了的堪难,不怪—
那些日子就像历史。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,我曾试过开辟“新航路”寻找远处的知识真谛。然而我的做法是对的,我成功了,我得到了好成绩,非常兴幸,也非常骄傲。自以为“地大物博”、智慧就是万能,学起了清政府的一套,不接受新知识,不显露“大智慧”,而却到后来发现这个政策不仅妨碍了我对新知识的开拓、抑制知识的积累,还阻碍了“真学主义”萌芽的滋长,使我落后于学习的潮流。起初我不以为然,采取了“自由放任”的政策,只有这样我才过的安乐,于是我陷入了绝境,无法自拔。虚假“高分”的幻灭,危机爆发,我丝毫回天之力也没有。老师临危受命,发起“拯救新政”,而后稍有安慰。指出错误的倾向后,便开始改写历史,第一次学习革命,第二次学习革命
左脑与右脑两块板块在外力作用下碰撞在一起,不时传来震感,而“当地居民”习以为常,没有丝毫惊讶之意,随即形成标志性的山脉。知识数量猛增,对脑袋“土地”的需求量大增。知识增多,无疑大腿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,“环境污染”程度日趋严重。于是考虑迁移,可是何处都是知识的部落,知识的山脉、海洋、天空……想像诗人,抛弃书本的枷锁,跑到深山隐居,感受“悠然见南山”的飘逸。然而发现,去处不是火山,就是雪山,一时过火,一时清凉,没有真切的感觉。地球不停的自转,自西向东,又回到原点,为了可持续发展,实施了“计划学习”,充分利用“资源”,规划知识结构,坚持恒古不变的自然现象—预习,学习,复习……
考上了大学,是天意;考不上,也是天意。有人说这是客观唯心主义。当我发现这个名词后,我已经被马克思主义哲学萦绕着。不懂学习与要学好,成为了我的主要矛盾,曾用一分为二、两分法、两点论等方法来解决,但发现这些方法给理科生用,就想给梳子给和尚用,都是无从下手。危机越发严重,开始探究学习的本质,发现学习也是物质的。就是属于物质的,就是因为追求物质,我们才学习;就是因为享受物质,我们才学习。物质决定学习,物质使我认识学习,物质使我改造学习。对,我要改造学习,是学习方法,联系所有科目,发发展自己的长处,相信积累,相信量变之后就是质变。深知追求知识是一个过程,是反复的、无限的,但我只能接受,一直反复、无限……
日子就活在过去,寻寻觅觅,也像活在火山口,无限的压力,或想活在真理统治的世界,无法宣言自己的思绪。
这些史地政的日子,陪我走了许多日出与日落,有时会埋怨、有时会痛恨。然而无法改变,只能在默默接受中寻找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。
结束了。
时光在飞,我正跨过青春的门槛;日子在走,而我却已好久没有停留,蓦然回首,倏地发现记忆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已随岁月流走,只留下浅浅的屡痕……
我倚着窗棂将一颗颗坠落的雨滴看了个通透,沐浴斜阳,雨后的空气里弥漫着似曾相识的味道,琥珀色的远方,浮现着若隐若现的美好碎片……
当我背起行李,登上回家的那列火车,脚步仿佛变的沉重,手抚摸着火车那冰冷的皮肤,心隐隐作痛,一股贯彻心间的冰凉如野兽袭来,脆弱的我,无力招架,却依旧不舍地看着,看着北京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路人和繁华的夜景,看着北京火车站那个高大的时钟的时针走过六点,看着几天来我们一起走过,开心过的时光,看着我们即将开始的梦想之花含苞。我不忍离去,不愿离去,太多不舍,我多么想再看一眼这片土地。
当我坐在车厢里,看着窗外漆黑的树木嘶吼着,风变得凛冽,孤单的路灯也低垂着头,一路的行路,它们也倦了。我手撑着下巴,痴痴地望着天空最黑处,凝视着,昨日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:我们还在为作文比赛做着准备,每一个细节,每一个词句;我们还在跟着导游游览北京,每一处铭记,每一处沧桑;我们还在看着天空,每一片蔚蓝,每一片舒畅……却,结束了。
当我闭上疲倦的双眼,任思绪在脑中蔓延,还记得我们穿着橘红色的队服,在大厅里奋笔疾书,一片橘红里,突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,只不过因为手中的笔而变的有力量了。人生仿佛就是一张洁白的纸,而我现在正在用手中的笔,书写着以后的道路,或开心,或伤心。还记得我们拍留念照片,尽管很热,可是当我现在看着手中的照片时,却莫名生出一种感动,那种为了梦想而不断追逐的力量,似乎推动着我前进……
当我睁开眼,已经是黎明,昨夜梦中的情景孕育着美好,尽管零碎,却是似曾相识。也许再过几个站点我就到家了,昨天的灯光霓虹若梦如幻,都是无法忘记的永恒。铁轨摩擦着列车,轰隆声响彻田野,鸣笛在天际回荡,火车缓缓停下……
当我背着行李,踏上家乡的土地,脚下这片柔软的土地令人欣慰。手抚摸着火车,此刻的冰冷更像是一种激励。我懂,梦想就在不远方,等待着我自己去追,记忆里有爱过,有恨过……但那只不过是自己走过的'点点挫折。这段旅程,我似乎收获很多,可是却无法用言语表达,莫名的存在使我默默低下头。以后的路,需要自己独自脚踏实地地耕耘……蓦然回首,倏地发现记忆里的美好依旧存在,留下浅浅的屡痕,任思绪飞扬……
结束了。
胡辛曾经说过:“没有高压,石油不会自己冒出来。”压力是动力的源泉,一艘满载的船,它身上承载了太多,于是它能安全抵达港口,而一艘空腹的船,一场不需要太猛烈的风浪都能把它推翻。
不论是船还是人,没有压力的督促,就会茫然徘徊在起点,找不到方向。即使四周都是通往生存的路却心甘情愿地坐在原地等待末日。而在压力下,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寻找出路,想要一种更安逸的生活,即使四周了无生机也要幻想能开辟出新的一条光明大道。
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一只猎狗为了饱腹将一只兔子赶出了窝,猎狗一直追赶它,跃过灌木林,趟过河流,横穿树林,追了很久仍然没有追到,只能悻悻而归。正巧一只羊看到了,讥笑说:“你们两个之间,个子小腿短反而跑得快了,可真奇。”猎狗说:“你不知道,我们所求不同,我仅为一顿饭,而它却是为了保命!”
这就是主动竞争和被动竞争。主动竞争的人往往居高临下没有外界的压力,相反被动竞争的人却总被逼入绝境,从而在压力中突破。纵观历史,是否有盛极必衰这样一种推论。依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发展趋势,由盛极致衰,人皆道是政府的腐朽造成,却也是过于强盛的国力使他们看不到外界国度带给他们的威胁,他们故步自封,目空一切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国家逐渐走向衰弱。终于在各西方国家的强力攻击下认识到自己的中空,在即将灭国的压力下,举国上下团结一心,抵抗住外围的侵略,发展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。这就是压力带给国家的影响。
压力和动力这点,不仅对于国家、历史成立,甚至相对于整个大自然也是必定的。我们都认同对于一个个体的成长,环境至关重要。环境,也是压力的一个变式。一只幼虎若是从小被人抚养,吃喝冷暖样样不愁,它和每一只成年虎一样能健步如飞。可是当它遇上一只正真的野生虎时,或是说与一只野生虎抢食时,它还能生存吗?为什么家养与森林间长大的虎不同呢?因为它没有压力,没有来自大自然弱肉强食规律及如何生存如何饱腹的压力,它永远都少了那种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虎狼的狠戾。
所以,为什么说一个人工作了毕业了也就成熟了,因为他承受了来自社会的压力。为什么许多星二代、官二代想摘掉父母给与的光环,脱离父母的羽翼自己闯荡,因为他们渴望压力,希望能独自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从而真正地长大。
为什么空载的车容易在雨天打滑,为什么家养的虎在森林里比不上野生的猫,一无是处?因为没有压力的人是空虚的,就像没有重量的不倒翁左右摇晃站不住脚,这就是压力——一切动力的根源。